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宏源白酒傳統釀造工藝
宏源白酒傳統釀造技藝,流傳于壽光市東北部的侯鎮。侯鎮,是山東四大釀酒古鎮之一。據《壽光縣志》載:“侯鎮,地勢低洼,氣候溫潤,利于曲霉菌系培養……”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侯鎮獨特的釀酒條件。
侯鎮釀酒歷史源遠流長,早在1500年前北魏時期,壽光人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就有一萬六千余言記錄了神曲制作、白酒釀制工藝技術。經歷代傳承發展,至明末清初,侯鎮街已有宏源、裕成、萬順成、太源恒、四臺成、鐘房聚等28家頗具規范的老燒酒作坊(《侯鎮志》載)。
清末民初,宏源老酒坊在傳承古法釀酒的基礎上,博采眾家之長,形成了 “麥季進料伏制曲,秋冬釀酒春開窖”的釀制模式和“子夜蒸糧,黎明踩曲,分段摘酒,酒頭酒尾護窖”等系列釀酒秘方。用當地優質高粱釀酒,形成了口味獨特、綿甜爽凈的宏源酒。
宏源白酒的制曲、釀造,嚴格遵守世代相襲的選料、童子踩曲、晝夜翻動晾曲等嚴謹程序,全部采用手工制作,質量穩定。宏源白酒傳統釀造技藝,以糧換酒,保證了酒質純正;由于地理環境特殊,曲中含有180余種微生物及有益菌種。
宏源白酒釀造這一傳統手工技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價值、獨特的藥用價值和豐富的文化價值,且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對弘揚民族文化,繁榮地方經濟,促進社會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千百年來,宏源號的神曲制作始終遵循著師傅口傳身授的方法一代代地傳襲至今,保持著其原始的制作流程和神秘、神圣的文化內涵,具有無可替代的歷史、文化、科技價值。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老藝人多已謝世,且現代化工業對傳統手工技藝帶來的嚴重沖擊,宏源白酒傳統釀造技藝面臨著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