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網】這一次,所謂的酒業報復性消費不可能出現。
疫情從開始到今日(3月3日),已經40多天。每個中國人的心里滋味各不相同。
身在疫區的心情會更煩躁、恐懼,少數失去親人很悲傷、也很無助。
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向捐贈、捐獻的酒企、酒人致敬!你們讓世界充滿愛。
不少人預測在疫情過后會有報復性消費出現,不少專家還振振有詞,假設了不少消費場景和證據。
但,筆者對所謂的酒業報復性消費根本就不認同,而且不可能出現。
我們的判斷:慢慢恢復消費自信,慢慢建立消費場景。
1
經濟恢復需要時間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酒業是經濟活動中重要的一部分,受到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疫情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大致可以分為三波沖擊:一波重創旅游、航空、娛樂、餐飲、酒店等行業,短期損失預計最高可達90%以上。
二波沖擊零售、批發、物流、房地產等行業,預計短期最高損失可能達30%~60%。
三波影響制造業,主要由延遲復工、銷售滯緩、進出口受阻、勞動力不足、供應鏈斷裂等因素導致。
雖然各地宣布陸續開始復工,但是很多復工的基本條件還不具備。根據鐘南山院士的預見,疫情到4月基本控制,5月份才能完全控制,還要很長時間堅持。
2-5月這段時間經濟到底下滑到何種地步,不是專業人士,確實很難有肯定的回答,但是據了解到的可用四個字回答:很不樂觀!
但是,我們還是要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問題。
盡管遭遇波折,不少酒業人士對中國經濟的長期趨勢仍然看好。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調查中,這句重要論斷被反復提及。
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制造業門類齊全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14億多人口又讓中國成為“世界市場”。這些數據意味著,中國經濟擁有底盤穩、韌性強、潛力大、回旋余地大等特點,這些特點不會因為疫情沖擊而改變。
疫情對第三產業沖擊較大,但是第三產業也會出現一些新的增長點,包括在線零售、在線醫療、在線游戲、物流快遞將呈爆發式增長。
顯然,酒業新零售并沒有抓住危難時期的機會,只是高談闊論的多,去踐行的少,像盒馬生鮮這樣線上線下融合反應迅速的酒業連鎖沒有出現。
酒類社區團購,現在看來,還是紙上談兵。那些云酒局、云約酒更多的是為了傳播需要,找找樂子,尋找點存在感罷了。
那些線上直播更不用提了,曇花一現。
雖然有不少專家認為“疫情的影響只是暫時的”。可是很多企業恐怕等不到百花齊放的時候,自己早就凋謝了。
2
消費場景和消費習慣需要重建
酒對消費場景的依賴性非常高,疫情期間聚集少了、在餐飲場所消費沒了,只有獨飲了,銷量自然下滑。
拿我自己來說,正月初五到現在只喝了不到半斤。
看看幾個現實的場景(估計你也是其中一員):
【場景一】隔壁鄰居說:以前最少每周餐館2-3頓,外賣2-3頓飯,早餐基本是外面買的。現在全沒有了,買了面包機,面包機有和面、發面功能,在家就可以做餡餅、烙餅、餃子、面條、面包了。
【場景二】多年不用的豆漿機,電餅鐺也拿出來了,發現其實挺方便的,時間很省,昨天做了一次餡餅,芝麻醬糖餅、雪里蕻筍丁餅、
梅干菜肉餅,共20多張,可以吃好幾頓,只用了2個小時,面是面包機和的,越做越熟練,嘗試著做了幾根油條,也很成功,時間越用越短,手藝越來越熟練,估計疫情過后,去外面搓飯的時間可能越來越少了,待在家封閉一段時間,按俺家娃說的我就練成特級廚師了,現在評價我的水平已經最少超過外賣3個層次了。
【場景三】元宵晚上,陳晨興致大漲,用心做了六個菜,一家三口圍坐,自己打開一瓶酒,喝了四、五杯,就不想喝了。
以上明顯看到更多的人學會了做飯,一個人也不想喝酒了。
我們要思考什么?
疫情之下哀鴻遍野,西貝這樣成熟的企業也發出了撐不過3個月的求救信號。
餐飲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而且高度依賴現金流,不營業就意味著進項為零,大量的人力成本會壓得企業喘不過氣。
老鄉雞董事長有手撕員工無薪申請聯名信的底氣,有的企業則可能就此倒閉,這關乎企業經營中的抗風險能力問題。我想更多的酒類企業怕是沒有這個膽量,特別是中小商貿企業。
在市場環境好的時候,企業經營比拼的是人效、坪效、翻臺率;在市場環境不好的時候,比拼的則是對成本的控制。
如果疫情過后,餐飲不會迅速恢復,消費者不能快速回到餐飲場景上來,那酒業的報復性消費從哪里來?
以前一周要喝四、五場的忠實酒友去哪里了?
3
酒業渠道鏈尚待優化
當前,傳統的酒業銷售四大渠道都受阻,特別是煙酒店和餐飲渠道最為明顯。
疫情過后,渠道優化是肯定的,到時要看誰能抓住機會。
一部分沒有抵抗風險的小廠家、小經銷商、渠道商被淘汰和自己退出會增多,“優勝劣汰”日益加劇,賺錢已經放到了第二位,首先就是解決活下來的問題。
2020是不是酒類電商的“希望年”?
凡事,預則立。
因為消費者出于對疫情的恐懼,普遍青睞無接觸式的“在線消費、即時配送”零售模式,這讓“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渠道有了用武之地。
不過與此同時,消費場景急劇變化帶來的需求銳減,則是擺在業界面前的一道難題,而能否把握社區化、分布化的發展趨勢,也成為未來酒業新零售渠道破題的關鍵。
1919酒類直供改變此前“手傳手”的送酒服務模式,在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滿足疫情期間客戶用酒需求。
根據消費者遇到的實際情況,1919發布“‘無接觸配送’全新升級”海報,宣布“共克時艱……門店防護措施全面升級,每一次配送都對外包裝袋進行消毒”,畫面上佩戴手套、口罩的騎手,與這個特殊的時刻相呼應。
酒類連鎖已經開始了有利探索,顯然不少連鎖企業反應還是有些遲鈍、滯后。
當然,新零售的無接觸式配送,滿足了疫情下消費者的特殊需求,但是這也僅僅是在配送細節上的改進,對酒業來說,對新零售渠道來說,創造新的銷售場景、實現消費需求的增量,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渠道優化和競爭在全面復工才會開始,會異常慘烈。
4
酒企業自身需要重振
其實酒業競爭鏈條中,廠家一直競爭十分激烈,無論是企業實力、品牌張力、香型、品質都在參與市場競爭,而且是白熱化、刀刀見紅的競爭。
今年,屋漏偏逢連夜雨。
多重壓之下,眾多酒企不得不重新找尋新的出路,或自救、或外援,這是眼下的當務之急。
名酒抗風險能力相對會強一些,但也不是高枕無憂。
當下,部分酒的批價已有所滑落。據報道,茅臺飛天下降約200元。但在成交量方面,實際仍很低。因線下出行和運輸的不便,大多酒處于有價無市狀態。
不少酒企開啟主動式自救
在它們看來,平穩度過疫情期、保持公司營運持續穩健是關鍵中的關鍵,在此時體現品牌力、彰顯社會責任感,同時調整銷售策略是重點所在。
經銷商利益優先,給經銷商減壓松綁:由于此次疫情對白酒的春節旺季消費產生直接影響,節后各價格帶白酒的經銷商均反饋出不同程度的庫存壓力和產品價格壓力。針對經銷商的反饋,酒企在維持全年增長目標的同時,均提出針對經銷商現狀的支持手段和政策,包括對經銷商提供供應鏈金融等資金支持、提高費用投放力度和流程便捷性等。
重視價格管控,營銷戰略更加精細化。五糧液等企業明確提出“以價格管控為重心,根據市場需求,做好計劃的優化和調節”,在做好經銷商庫存優化的過程中維護好價格底線,保證經銷商的盈利能力,就很好的范本。
同時,針對目前疫情期間消費方式和場景的變化,加強線上渠道的建設。
對于廠家來說,不僅僅是做好生產問題,更多的要考慮銷售問題,多一些支持、扶持經銷商的策略,和經銷商聯手做好消費者互動,樹立消費信心尤為重要。
5
受到健康消費習慣的深遠影響
全民用了一個多月的空閑時間,牢牢樹立了健康消費觀念,這對酒業即是好事又是考驗。
大眾會向理性消費方向轉變,就是之前懂酒的注重品質,不懂酒的注重品牌,但是疫情過后,很多人會注意健康和養生的飲食習慣,對于白酒也會更注重品質,所以筆者認為會是堅持做良心酒企業會有好的機會。
那些以次充好、賣假倒假的好日子沒了
倡導喝好酒健康喝酒的同時,繼續深挖禮品市場、宴席市場、商務消費的潛力。畢竟高端酒在禮品市場是優選消費;宴席不會受疫情有過多影響,婚還是要結的、客還是要請的,只是推后而已;由于經濟不好,商務活動還會活躍,必須重視。
特別要注意的不要再去忽悠消費者,像那些“高度酒能防病毒,醬酒能防癌”這樣的傳播還是不要出現的好,長期這樣傳播消費者就會失去信任,就會拋棄酒的,得不償失。
這些人就是酒業的病毒
同時對酒業有深淵影響的糧食,是考驗今年酒業生產不可缺少的一環;產業鏈中的包裝企業(玻璃、瓷器、印刷)、物流等等,因為這些行業照樣受到了影響,運營成本都會增加,資金壓力、人員壓力都是問題,酒業需要提前思考和應對。
看到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遇到問題、不怕問題,這才是我們酒業應有的能力,而不是過度悲觀,更不能盲目樂觀。還是踏踏實實做好當前,不要等待所謂的報復性消費。
仔細想想,消費者要還房貸、車貸、信用卡,幾個月收入降低,拿什么去報復?企業老板好長時間沒開工,運營成本照樣有,拿什么去報復?